暑期研学游怎么成了“烧钱大战”?
文 | 沪生
“纯算孩子的花费,40天已经超过了5万元。”据媒体报道,不少家长在社交平台晒出暑期带娃账单,金额大多十分惊人。孩子普遍的反馈却是,玩没玩好,学也没学到什么东西。暑期研学游怎么就成了“烧钱大战”?
按说,研学游本不是什么坏事。不管是暑假带孩子外出散散心,或是带着孩子到高等学府感受一下学术氛围,终归都是开拓眼界、陶冶情操的好事。然而,任何事情一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,都难免会“变味”。
一些家长花钱大手大脚,把暑期研学游异化成凡尔赛式的炫富,到处宣传自家孩子游览了哪些知名景点;一些家长则在社交媒体上大肆晒照,声称自己不会让孩子“输在起跑线上”。到头来,好端端的暑期研学,成了毫无必要的攀比,不仅让相关费用节节攀升,也在无形之中助长了教育焦虑,实在是得不偿失。
因此,一方面,对暑期研学的市场乱象,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出手,进行治理。尤其是那些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纯粹形式主义和敷衍了事的暑期研学游,不应该再持续下去了。家长们也应该量力而行,不必盲目攀比,事实上,即使只是到所在城市的科普馆、图书馆等地研学,同样也能学到知识,有所收获,何乐而不为呢?
另一方面,家长和孩子也不妨重新审视暑假的意义。最近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一个热门话题,“消失的暑假”。确实如此,想想从前孩子们过一个暑假,似乎也没有什么非常明确的目标,只是和朋友玩在一起,痛痛快快地度过快乐的时光。这似乎不会耽误孩子的成长,也不会妨碍孩子的学习。正相反,身心得到重新休息之后,孩子往往能在新学期开始后迅速一鼓作气,找回状态。
说到底,大家还是不应该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鼓吹的“教育焦虑”牵着鼻子走。与其花大价钱让孩子跟着暑期研学团到处奔走,疲劳不已,不如和孩子好好沟通一下,看看什么样的假期才是孩子想要的。花多少钱买来的暑期研学,可能也比不上家长的用心陪伴,比不上孩子本应丰富多彩的少年时光。
更多内容
关注“光明时评”微信视频号
坑人的“一日游”何时休?
录取通知书有错字?对学校工作是个提醒City Walk,为什么流行起来了?年轻人,为何爱上了社区图书馆?
文字:沪生图片:极目新闻、新华网、每日经济新闻朗诵:王茜